NEWS
理论学习
喜迎二十大 | 艺述党史:革命挫折不可怕,吸取经验再出发
2022-05-29 09:39     (点击: )


林森《中共六大》 雕塑 树脂 290*310*150cm


1.作者介绍:

林森,1981年出生于辽宁大连。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2008年进入上海油画雕塑院,国家二级美术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2.时代背景

“当时,中共代表们乘坐火车到达莫斯科,车厢内的窗子都用窗帘遮住,一些同样拉着窗帘的客车接上他们后直接开往了月台,穿过莫斯科,前往郊外。这是一次特别行动,要确保共产党员不会被抓捕,不会被杀害。”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维克托乌索夫这样描述当时的场景。而这么做的原因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陷入白色恐怖的重重笼罩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残暴镇压,以及中共党内“左”倾盲动主义错误,让中国革命陷入低潮。在这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总结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明确新时期革命的性质和任务。

但是当时的国内并不具备安全开会的条件,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依然无法找到能保障安全的地点。恰逢共产国际1928年需要在莫斯科召开几次国际会议,几番斟酌后,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共六大会议地点定在莫斯科郊外的五一村。这是党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也是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历史上唯一一次用代号相互称呼姓名的大会。


3.创作背景: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这是党的历史上唯一一次在海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秘密召开,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创作内容上,选取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及日后在党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部分委员作为画面主体,通过在别墅门前合影的方式表现场景,为这次会议留下不一样的痕迹。


4.画面分析

林森通过雕塑的三维表现技法,向观众直抒胸臆地传递共产党人坚毅的精神。人物构图的形式感以及建筑的节奏感展现会议的历史性、严肃性以及重要性。在人物的衣着、建筑的结构、纹饰等方面突出异国的环境特点。背景用当时会议的召开地兹维尼果德镇“银色别墅”做支撑,,更具场景性和人物附着感,使整件作品更具整体性。人物形象肃穆端庄,位置和构图的合理安排使画面充满稳定性。


5.结语:

雕塑《中共六大》打破平面限制,在立体空间再现中共六大的影像,均衡稳定的结构使观众能直接感受到中共六大的光辉历史性和严肃性。体现出共产党人秉正坚毅、不畏艰险,执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精神。这种勇于探索,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将像这件作品一样,稳固扎根人们心中。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