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的浪漫化,是在各类心理疾病与文学创作,先锋文化等流行元素相结合后,成为了审美的一部分,在媒体和书籍的引导下,总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将精神疾病看作是上帝为那些患有精神病的艺术家,名人们拥有的伟大才华关上的那扇窗。将浪漫赋予其中。
一、文学作品
《人间失格》这部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内心痛苦的细腻描绘。主角叶藏不断地自我否定、对人际关系感到恐惧和迷茫,陷入了深深的抑郁之中。然而,作品中那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以及独特的文学风格,可能会让一些读者感受到一种别样的“浪漫”。但这种浪漫是建立在主角的痛苦和挣扎之上的,其实是一种对抑郁症的复杂呈现。
二、影视作品
《最后的日子》围绕着通身充满忧郁气质、内心敏感纤细的音乐人布雷克展开。他从大都会逃脱,躲在森林中的别墅,每日喃喃自语、在林中穿梭游荡。电影对主角的刻画和氛围的营造,可能会让观众觉得抑郁症患者的世界有一种特殊的、甚至带有浪漫色彩的感觉,但实际上这与抑郁症患者真实的痛苦是有差距的。
三、知名人物
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梵高一生穷困潦倒,精神状态极不稳定,患有精神疾病。他在疯狂的状态下创作出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画作,如《星夜》《向日葵》等。他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强烈情感和独特的视觉表达,让一些人认为他的精神疾病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从而对他的病症产生了浪漫化的看法。
一、要正确认识心理问题。我们要提高自己的心理知识素养,通过阅读专业的心理学书籍、科普文章等方式,了解心理问题的真实成因、症状和危害。例如,抑郁症不是简单的情绪低落,而是有生理和心理等诸多复杂因素交织的病症。
二、对待自己或他人的心理问题要保持客观。如果自己出现心理问题,不要美化自己的情绪状态,要正视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如联系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当身边的人有心理问题时,不要用“艺术家都这样”之类的观念去看待,而是鼓励他们及时治疗。
三、作品应避免过度渲染心理问题的所谓“美感”。比如在影视作品中,对于有心理疾病的角色,在刻画时应更注重展现其与疾病斗争的过程,而不是将疾病本身当作一种吸引人的特质。
抛弃那朵给予自己苦难的玫瑰吧,不要用浪漫去美化它。去寻找真实柔软的鲜花,它会带给你无尽的芬芳!同样的,也让我们用理解和关爱,去拥抱那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灵魂。
文案 | 22视传1曹玎瑞
编辑 | 网宣 毛嘉露
审核 | 谢银环